教学科研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教学科研 -> 正文

信息工程学院电信教研室召开“AI+课程”建设研讨会

作者:刘焱 田海丽 发布日期:2025-10-20 点击数: 责任编辑:杨亚丽

2025年10月16日下午,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举行“AI+课程”专题教研活动,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。会议围绕“AI如何为课堂增值”展开头脑风暴,重点提出三项建设要求,为后续课程升级绘制路线图。

一、教学方法融入AI:提出互动即时感要求

教师们一致认为,传统板书+PPT模式已难以激发学生持续注意力,未来两门课程必须嵌入AI实时反馈工具:如课堂随测结果秒级生成热力图,答题分布一目了然;教师端同步弹出“知识点掌握度”条形榜,方便立即调整讲解节奏;课中小组实验互评环节,AI自动统计评分并生成词云,突出高频优点与建议,让现场反馈更直观;课后小结让AI根据当堂数据自动推送“一句话复盘”,学生扫码即得。教学方法融入AI,就能把“讲、听、评、练”串成一条实时数据链,教师教得精准,学生学得带劲,课堂氛围自然“热”得起来。

二、AI分析学习情况:提出预警精准度要求

针对作业、实验报告、线上测验数据分散的问题,统一建立学习行为数据集,对学业风险进行“周级”预测。对于高风险学生,系统需自动推送“补救学习包”,教师仅需一键确认即可下发。AI分析学习情况,可以使教学管理从“经验驱动”转向“数据驱动”,学生进步有迹可循,教师导学精准到位,课堂不再出现“期末才后悔”的遗憾。

三、AI+课程内容:提出案例新鲜度要求

AI融入课程内容,专业课开设AI类课程,比如嵌入式AI,将企业嵌入式AI产品案例作为授课内容,培养AI嵌入式工程师。

教研室主任田海丽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。她首先强调,在推进“AI+课程”这一创新教育模式的过程中,全体教师必须做到“统一要求、统一思想”,确保大家步调一致、目标明确。她指出,只有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、主动融入,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,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;同时要“分任务、分阶段”,有条不紊地推进“AI+课程”的落地实施。通过教研室老师的共同努力,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。